文章提供:综合企划组
文章来源︰https://tw.news.yahoo.com/-yahoo%E8%AB%96%E5%A3%87%E9%83%AD%E8%87%B3%E6%A5%A8%E4%BC%81%E6%A5%AD%E4%B9%8B%E5%9B%B0%E5%82%B3%E5%AE%B6%E5%AE%B9%E6%98%93%E5%82%B3%E6%A5%AD%E9%9B%A3-230036334.html
发佈日期:2020年06月23日 消息来源:Yahoo论坛 作者:郭至桢

作者为媒体人
终究还是抵不过网路数位时代巨轮的翻滚,台湾最后一份实体印刷报纸「联合晚报」于6月2日正式停刊,从1988年2月22日创刊至此已逾32个年头。
在网路尚未发展成熟前,晚报曾经是许多股市投资人获取收盘讯息的重要来源,随着联合晚报熄灯,晚报从此走入歷史,不再见于股友们的手中。

晚报之路,风华渐衰
行过媒体凋零的死荫幽谷
回首台湾晚报史,自立、大华、联合、中时这四份晚报在不同时期创刊,分别具有不同的媒体属性色彩与命运。
《自立晚报》1947年10月10日创刊,台湾第一份中文晚报,标榜以「无党无派、独立经营」为创报理念,却因政治因素被当时的执政者下令停刊三次,直至2001年10月2日永久停刊,过程中《自立晚报》因各种因素多次易主,蓝绿皆曾入主经营。
《大华晚报》1950年02月01日创刊,由一群新闻工作者所发起,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定位为是一份「为社会大众服务,为消灭共匪,光復大陆而努力」的报纸,五十年代《大华晚报》曾独领风骚,之后因董事长李荆荪入狱而渐走下坡,于1989年停刊。
《联合晚报》、《中时晚报》则分别为《联合报》与《中国时报》两大报系下的产品,就外界一般观点而言,联合系统立场偏蓝,中时报系较敢针贬当时时政(此指当时还是由报人余纪忠先生主导经营时的中时报系),这两份晚报曾经随着台湾股市淹脚目的行情,发行量高达40余万份,但随着股市延长交易时间以及网路兴起,晚报的生存空间便日渐萎缩凋零。
《中时晚报》于停刊前曾经与《联合晚报》共同商议合併办报的可能性,从採编到印刷发行,试图以精简人力成本,共同经营独佔市场的方式,为晚报找出一条存续的生路。无奈双方从最基础的编印系统到经营决策思维皆无法取得共识,最终以破局收场。之后不久,便闻《中时晚报》于2005年10月31日发行最后一天,隔日起正式停刊。

二代之变,传家容易传业难
企业之困,不在环境,而在于经营者之钝与无心。
从联合中时两报破局至今,已然又经过了15~16个年头,《联合晚报》终究还是不敌大环境的剧烈变动,黯然吹起了熄灯号。
若从中时与联合当年破局之初,《中时晚报》毅然决定停刊这个决定,是否意味着当年中时报系的经营者的眼光较为独到,知其所不能,而不为呢?
其实不然,与其论断中时报系的经营者是否较有决断力?不如说当时中时报系的经营者根本早已无心于媒体,又何谈经营决策之道!
因为,从2005年11月《中时晚报》正式停刊后短短三年的时间,2008年11月,由一代报人余纪忠先生一生戮力创办的《中国时报》母体事业集团便遭出售,为旺旺集团所收购。
中国时报之变,正是今日台湾许多企业正面临的传承危机,许多接不了班的第二代,反而成为了摧毁企业长城的关键因素。
根据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的统计资料显示,台湾中小企业平均存活寿命约为13年,再放大到国际企业来看,根据美国财经杂志《FORTUNE》所统计的数字显示,如今停留在前500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仅剩下约15~20年。其中的因素除了现代企业得面临网路时代数位转型的挑战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关键要素在于因「接班失败」而遭到併购或破产,成了企业的致命危机。
一般普遍认为台湾中小企业的生命力旺盛且擅长单打独斗,但这指的是企业第一代创办人的创业精神与经营韧性,然而这种属于非常个人特质化的精神很难传承,再加上台湾中小企业仍存在着家族传承的观念,未能善用专业经理人制度,因此只要第二代接班人无心或无能经营,一代企业便将面临消失的危机。
反观,英国《卫报》这一份之所以能够持续经营发行至今近二百年的英国报纸,便是因为史考特家族于1936年决定放弃对《卫报》所掌握的全部资产,当时价值约一百万英镑,成立了史考特信託(Scott Trust),转为由信託百分之百拥有《卫报》,建立起《卫报》完全独立且长治久安的财务运作,同时透过信託来任命理念相同总编辑的遴选制度,以确保《卫报》能够始终坚守着当初创办时的理念,「监督政府,为百姓发声」,且不受商业的影响,让《卫报》得以永续经营。

前往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