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供:图文资通组

文章来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9678/future-of-vr-content-creator

不会吃掉传统影音但会另闢战场,VR将为创作者带来哪些挑战与机会

发佈日期:2018/06/27  消息来源:数位时代

「我觉得他(VR)会走出另外一条路。」台北电影节总监,同时也是知名导演沈可尚认为,VR比较像是从传统电影延伸出来的一个新区块、新物种,两者重叠度其实不高,所以不会回头吃掉传统电影市场。但他也相信,VR将不会是像3D一样的小众市场,他说:「我觉得扩张性是大的。」

虽然沈可尚目前还没有拍摄VR电影的实战经验,但自去(2017)年开始讨论要将VR作为今(2018)年台北电影节的其中一个策展节目以来,他陆续看了大量VR电影、也做了许多研究、参与过许多讨论。而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导演本能,他很自然会开始思考整个VR电影的产制过程,甚至他其实也计画接下来要筹拍一部VR作品。

VR可以达成过去做不到的,但不是所有内容都要进入VR
而他之所以会认为VR和传统电影可以是平行线,不必然相互重叠,是因为他从VR观影的感知经验中看到,有些故事透过VR来呈现确实非常适合,或者也可以说,如果不用VR就做不出这样的情境。

就好像沈可尚看过一部名为《未来预言(I Saw the Future)》的作品,内容将短短的一句话用复杂的像素来呈现。「如果我今天没有和像素靠这么近,我觉得会完完全全参与感会差非常远。因为现在整个你是在其中,所以你彷彿是像素中的一员。」他认为这是非常罕见的,这部电影不只是在对你说故事,而是将你变成剧情的一部分,他相信这种「将过去无法描写的感知经验透过VR来达成」对电影创作者会具有很强大的吸引力。

而这样一个不一样的说故事系统,对沈可尚也带来很大的启发,他说:「 所以我自己后来要想VR剧本,一定会把这块想进去。」

有的电影,如《异境入梦》可以透过VR呈现出过往难以呈现的感知体验,但其实也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採取VR的形式。图片来源:台北电影节

不过他想强调,虽然有上述那样的例子,却也还是有许多题材,如比较直觉的情感、故事、生活,就未必一定要进入VR世界。简单来说,他相信这是可以有选择性的。之于传统电影,VR是一个新物种,是一个要花很大力气开发的新领域,但不是一场要将传统全部颠覆的革命。他形容,这其实很像是过去电影刚出现,或是动画刚诞生的年代一样,现在大家对VR的好奇心也才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他说:「能做多少事情我们还不知道。」

当VR来临,创作者愿意和科技并肩而行吗?
虽然对于VR能做到多少,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但对创作者来说,有些事情或许是已经比较肯定的,特别是对于已经有多年电影制作经验的创作者来说,VR带来的挑战性或许会比想像更大。

举例来说,传统在电影制作上,导演就是那个掌控全场的人,但在VR世界里,导演是否可以接受由科技来领头?如沈可尚提到,过往他们在电影拍摄上,一定是把实景拍摄摆在第一位,之后再让科技去辅助他们做到那些实拍做不到的事。然而这样的模式在VR世界就不一定能成立。

又或者,过往创作的源头可能是编剧、是导演,但现在有更多内容可能是从科技触发的,或者说,是因为有这样的科技,才会往这样的方向发展。如台北电影节策展人郭敏容先前参加日舞影展所看到的场景,其实就像是一场科展。当时她看到一个作品,是要使用者在戴上VR头戴显示器后,将手伸进一台像手套一样的装置里,然后当她将在显示器中看到的炭摆放到手的位置时,她就会感觉到热,又或者放得是蜘蛛,手就会觉得痒。

虽然当下她觉得有趣,却也同时浮现:「这样的东西和影展有什么关系?」的想法,不过事后再转念一想,她说:「假设我是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或是派拉蒙制片,我会想到的是,这东西3、4年后可以量产,我有没有办法先去想,等这个技术成熟的时候,我要生出什么样的内容去运用这个技术?」

台北电影节策展人郭敏容认为,年轻世代在VR内容发展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图片来源:贺大新/摄

她认为,这样一个从大学实验室里搬出来的作品,乍看之下没有太多叙述性,也没有艺术价值,但在那样的场域里头,却非常能够刺激想像力。可以说,在VR的世界里,科技不再只是那个被用来辅助实拍做不到的事情的工具,而是必须从一开始就加入对话,进而激发出更多可能。

当VR来临,新旧世代愿意携手前进吗?
而除了要接受科技在电影中的角色转变,还有另一个挑战可能会是来自世代。

郭敏容先前在巴黎等地参访时,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现场的VR创作者都非常年轻。同时她也直言,先前几次听沈可尚提出他的VR电影构想时,都会忍不住觉得:「不对不对,你这还是传统的,还是绑在传统想法思维去做。」又或者郭敏容也曾和欧洲电信公司Orange的数位内容总监有过对谈,同样也在谈完后发现:「还是没有跳出来。」

她认为,相对于已经在内容产业上工作多年的人可能会不自觉得受到传统束缚,找不到出路,在VR这件事上,年轻人其实更懂得找资源,学习速度也更快。

一定程度上沈可尚也认同这样的想法,就以他本身连智慧型手机操作都不是很上手的这件事来说,对数位工具的熟悉度和运用能力势必比不上年轻一辈的世代。但难道真的就要完全让年轻一辈的创作者来主导吗?他想补充的是,「年轻跟老,有时也不是绝对的。」毕竟数位科技或许不是沈可尚的专长,但影像构图上的经验,却可能是年轻世代缺乏的。

台北电影节总监沈可尚(图中者)认为,创作VR作品,保持开放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图左为台北电影节策展人郭敏容,图右为台北电影节VR现场计画主持人柯宜均)图片来源:贺大新/摄

他认为这件事的重点应该在于,他们所拥有的经验应该怎么和年轻一辈的数位原住民的长处相连结?或者说,比世代差异更关键的其实是心态是否够开放。就好像当今天一个年轻人对着有20年拍片经验的导演说:「你这样想不对。」这时应该是要摆出导演威严,喝斥年轻人的无理,继续坚持己见?还是可以接纳不同的想法,反覆思考?

「有些时候,作品还在长的这种时候,有时候你就是需要抛掉那种伦理、 阶级、年纪、辈分这些鬼东西。」沈可尚表示,有时他看到一些年轻人拍的简单影片,心里其实都会忍不住觉得:「这脑袋好有意思喔,怎么那么有意思。」所以他自己是这么看的:「在你下决定之前,其实有些时候你就是需要很多新的年轻一辈的更高动能进来转,转进去之后,反正最后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好的作品。」

 

前往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