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案例:印刷科技组

文章来源:https://technews.tw/2018/09/06/introducing-high-performance-non-fullerene-organic-solar-cells/

新型有机太阳能效率达 12%,突破光敏层难以印刷挑战

发佈日期:2018/09/06 消息来源:科技新报


太阳能技术进展一日千里,近日南韩蔚山科技大学除了将有机太阳能转换效率提升至 12.01%,还成功解决电池光敏层(Photoactive layer)太薄难以印刷的挑战,让有机太阳能可透过大规模、低成本技术制造,加速太阳能发展。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柔软可挠、低成本、可喷涂等优点,近几十年来备受各国科学家关注,但该技术有一大挑战,即是其光敏层厚度难以「拿捏」:光敏层太厚会减少光电转换效率与轻便性,太薄又难以用低成本方式制造。蔚山科技大学教授 Changduk Yang 表示,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光敏层厚度约为 100 奈米,很难用低成本、可大规模制造的印刷技术来制造。

为了在不影响光电转换效率之下提升光敏层厚度,该团队用非富勒烯受体(non-fullerene acceptors,NFAs,也有人简称 IDIC)来打造有机太阳能的光敏层,进一步将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 12.01%,且即使厚度增加到 300 奈米,光电转换效率也不会下降。

光敏层可说是太阳能电池的命脉,负责将太阳光转变成电能。为了产生电流,电池吸收光子时会产生电子电洞对,并透过「电荷分离」来分开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电洞粒子,让这些粒子抵达电极来发电,而电子与电洞传递路径不一,若以道路来作为比喻的话,电子的传递路径为「通道 I」,电洞则是「通道 II」。

研究员 Sang Myeon Lee 指出,由于传统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效率不佳,以往电子只能透过单一路径传递,但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可同时利用「通道 I」与「通道 II」,大大提升有机太阳能的转换效率。

非富勒烯受体为有机太阳能技术突飞勐进的功臣之一,相较于传统富勒烯材料,非富勒烯受体光吸收效果更好、能阶变化更加多样,更可减少近 50% 电荷分离造成的能量损失。

Yang 表示,这项研究成功最佳化电荷分离、电荷传递与解决光敏层厚度难题,有助于未来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与商业化。

若有机太阳能成功走出实验室,太阳能应用范围又会再更上一层楼。与传统的硅晶太阳能电池相比,该技术不仅能透过低价材料与简易印刷技术制造,还可以制成半透明、柔软、可挠样式,未来更有机会整合到建筑物和车辆、甚至是衣服与织品中,对再生能源的发展可说是大有裨益。

目前该研究已发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前往页首